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证券频道 > 正文

字节跳动赴港上市前概念板块提前涨停 资本市场对其IPO充满期待

2022-05-10 08:29:56 来源:华夏时报

在面对字节跳动这个营收超过3000亿元但至今尚未进入二级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巨头时,资本市场的神经异常敏感,关于其IPO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乐见其成。

截至5月9日收盘,涵盖多家字节跳动上下游供应商的字节跳动概念板块当天上涨3.31%,其中天龙集团、省广集团、广博股份、掌阅科技等12只股票涨停。

资本市场的情绪高涨,源于前一天曝出的字节跳动系多家公司集体更名为抖音的消息。用字节目前最闪亮的业务做招牌,再叠加半个月前刚走马上任的跨界CFO,字节跳动的上市之路看起来颇具想象空间。

IPO传闻再起

字节跳动旗下多家公司的集体更名,是引发字节跳动概念股上涨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香港公司注册处官网看到,2012年5月成立的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在5月6日已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不仅如此,记者还在天眼查APP看到,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持股近99%的字节跳动有限公司,已在5月7日更名为抖音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持股99%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同一日更名为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后者则是字节跳动公司的运营主体。

这两家更名的公司,也与抖音业务相关。天眼查显示,经过多层股权传统,抖音的运营主体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由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持股100%。

此次更名,再度引发了外界关于字节跳动或将抖音业务在香港分拆上市的猜测。

有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在目前的政策经济环境下,字节分拆业务在香港上市的操作难度较小。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也对记者表示,从他的观察来看,字节跳动旗下多家公司更名应该是抖音业务赴港上市的前奏。他认为,目前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风险较大,而香港资本市场经过2018年以来的改革后,无论是从制度还是文化的角度,已经变成了中概股的一个很好选择。

相较过去的王牌业务今日头条,抖音现在是字节跳动更好的故事。

去年11月,伴随张一鸣与梁汝波的交接棒,字节跳动还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成立抖音、大力教育、飞书、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六大业务板块。其中,昔日的王牌业务今日头条被合并进了抖音板块。

而早在2019年3月,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李颖在2019IT领袖论坛上就曾透露,抖音贡献了字节跳动收入的60%。

近期另一个引发外界联想的变化还包括,大约半个月前,在空缺五个月后,字节跳动新任CFO高准走马上任。公开资料显示,她此前是有着丰富上市经验的资深律师。

但对于相关公司更名,以及上市传闻,5月9日抖音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狂欢期待能否成真

字节跳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上市消息。

2020年10月,在快手准备赴港上市事宜期间,字节跳动方面便曾对外透露,“在考虑部分业务上市计划,但还没有最后确定。”但2021年4月,字节跳动又在其官方头条号上宣布,“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公司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目前无上市计划。”

字节跳动关于IPO的任何动静,都会在股市掀起一阵波澜。在这背后,资本市场期待一场互联网大厂带来的IPO狂欢。

字节跳动几乎算得上是唯一未登陆二级资本市场的“超级互联网大厂”。公开资料显示,字节跳动去年营收超过3600亿元。而截至2021年6月时,字节跳动已拥有11万名员工。

而一个例子是,常与抖音放在一起比较的快手,已经于2021年2月在港交所敲钟。上市首日它的股价便上涨160%,一举杀入万亿港元市值阵营。但5月9日,快手股价收于60.1港元,距离417港元的股价最高峰,缩水约86%。

需要提及的是,在去年营收规模增长的同时,字节跳动面对着营收增速的下滑。公开资料显示,字节跳动去年的营收增速约为70%,但在2020年,这一速度为111%。据记者了解,广告是字节跳动当前最大的营收来源,但去年互联网广告市场面临着整体下滑。还有消息称,去年11月字节跳动商业化产品部在召开的全员大会上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近半年已停止增长。

此外,对于已经成立十年的字节跳动来说,投资人等待的时间也已足够久。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12年3月获得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除去2015年,字节跳动有限公司以一年一次的融资速度,完成了9轮融资。投资者阵容包括老虎环球基金、红杉资本中国、软银愿景基金、KKR、春华资本等。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也对记者表示,字节之前应该没想好怎么上,也不着急上市,“现在推动上市进程,可能与股东推动有关,毕竟股东是要退出的。”

胡麒牧还对记者表示,一旦变为上市公司,就需要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管,尤其是数据安全方面,这对字节跳动的合规运营提出更高要求,当然也会促使公司更加健康地发展。他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基本都超过60%,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生产要素,各国对数据安全的监管成为重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