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频道 > 社会 > 正文

力箭一号超强运力,一箭26星,得益于国产新材料技术 微速讯

2023-06-18 08:56:45 来源:新材云创

力箭一号发射,让人耳目一新,科幻般的发射架,超短的准备时间,出色的运力,以及一箭多星的技术。有人拿印度的固体火箭SSLV跟中国的力箭一号进行了比较,发现两个火箭的运载系数相差很多倍,瞬间感觉印度固体火箭非常原始。那中国到底掌握了什么样的秘诀,让力箭一号能实现这么优秀的性能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先通过公开的数据来简单比较一下中印火箭。印度SSLV火箭500公里近地轨道运力500公斤,起飞重量120吨,运载系数大概是%。中国力箭一号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力吨,起飞重量135吨,运载系数大概是%,明显高于印度的火箭,近似是3倍的关系,这是非常可观的。其实,这还不是实际比例。虽然都是500公里圆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要比普通500公里近地轨道更难发射,需要消耗的燃料也更多。力箭的实际运载效率应该是印度SSLV的三倍以上。

如此看来,让人很好奇,力箭一号究竟使用了什么神奇的技术,才能实现这种碾压式的超越。要知道固体火箭的燃料基本都是差不太多的,燃料相同的情况下,运载效率差这么多肯定有其他方面的技术提升。

其实,中国力箭一号火箭明显领先印度火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采用了国产新材料技术。印度的固体火箭一如既往选用了不锈钢的外壳,而中国的力箭一号选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是不锈钢的五分之一左右,再加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强度是不锈钢的5倍以上,如此算下来,把不锈钢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大幅度降低火箭外壳的重量。火箭外壳重量的减少,可以直接转化为运载能力的提升,因为同样装药量的背景下,火箭自身重量越小,可以携带的卫星重量就越大。

这一点可以通过中国的长征11号来比较一下。中国的长征11号,太阳同步轨道运力是300-400公斤,起飞重量吨,运载系数大概是%,相对于力箭一号来说也是低很多的。关键因素就是长征11号使用了不锈钢外壳,自身重量偏重,降低了运载效率。

为啥长征11号当初不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不锈钢材料便宜,可以降低火箭自身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碳纤维复合材料还供应不上。

要知道,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厉害的技术掌握在日本公司手里面,日本东丽公司的碳纤维可以直接供应美国军方。美军的很多军事设备都使用了日本东丽公司的碳纤维材料,从而明显提升了军事设备的性能。在自身尝到甜头以后,美国开始限制其他国家使用日本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是限制中国获取。

在国外先进材料限制出售和国内相关材料性能不过关、产量跟不上的背景下,中国的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不太可能应用到民用火箭上的,长征11号在设计的时候自然不会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就算能买到,成本也会很高。

但是,封锁只能困住一时,反而会激发被困者自我突破的决心。中国的碳纤维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最终攻克了T700、T800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的军用设备首先应用了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最新的东风导弹、歼20新型战斗机等,通过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实现了性能的提升。解决了新材料技术从无到有的问题。

随着相关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量逐年提升,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在满足军工使用以后,也可以对外销售来创收了。最早能使用到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自然是航空航天行业。包括国产大飞机C919,也包括国产最先进的固体火箭力箭一号。这次力箭一号使用的就是国产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对于T300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比不上日本最先进的T1000、T1100,但用在国产固体火箭上已经没有问题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产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也用在了国产大容量液体燃料贮箱上,虽然这款液氧贮箱没有正式投入使用,但也通过了非常严苛的低温高压试验,能够跟液氧和平共处,将来一定会正式应用到某一款液体火箭上,到时候中国将成为在航天领域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领先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贮箱相对于目前最轻的铝锂合金贮箱重量降低30%左右,可以有效提升火箭的运力。

有朋友可能会说了,印度技术太差了,连铝合金都用不起,非得使用笨重的不锈钢做外壳。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铝合金可以做液体火箭的外壳,但不能做固体火箭的外壳。因为液体火箭的发动机在尾部,高温高压都由发动机承受,而固体火箭整个身体都是发动机,燃料在身体内部燃烧产生高温高压,铝合金承受不了这样的高温高压,如果做火箭外壳的话,那火箭就真成了大型烟花了。

碳纤维复合材料比钢铁强度还要高,耐高温的能力比钢铁还要强,所以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不锈钢毫无问题。阻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火箭上应用的主要还是成本和供应。在火箭上应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需要高性能的航天级碳纤维,这是美国和日本限制出口的,不是谁想买都能买到的。另外航天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每公斤几百块钱,是不锈钢的几十倍,成本差异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连美国的SpaceX公司都因为成本原因放弃了碳纤维选择了不锈钢。

中国力箭一号使用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并取得成功,至少说明中国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过关、产量能够保证航天使用了。另外,赶在民用火箭上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说明成本也降低到比较划算的水平了。未来肯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火箭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壳,大幅度提升火箭的运载效率。

关于力箭一号摆脱限制,使用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优异性能,您还有什么要说的,请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