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频道 > 社会 > 正文

西沙海岛上的“超级电工”:他是航天观测设备的供电保障能手

2023-06-21 11:11:28 来源:红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20日11时18分,长征六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坐在供配电机房的颜羽飞长呼了一口气,在笔记本上打下了一个大大的钩。

2014年8月,刚刚毕业的颜羽飞怀着航天报国的初心,加入了西沙卫星观测站这个大家庭。8年的青春韶华犹如白驹过隙,他在供配电岗位上用忠诚与热爱谱写信仰的华章。

由于西沙卫星观测站供电、供水设备多,线路杂,平时要处理的零星维修也多,颜羽飞渐渐感到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用。面对时间紧张、理论知识掌握少的现实,白天,他收集记录设备数据,总结归纳设备特点;晚上,他泡在学习室里看专业电工书籍,一头扎进理论知识中,挑灯撰写学习笔记,仅仅在2015年他就用完了8个厚厚的笔记本。加钢淬火,厚积薄发,他很快便考到了电工资格证书。

2016年,台风“莎莉嘉”来袭,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天夜里,监控室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水电岗位负责人陈小强一下子被惊醒,立即叫上颜羽飞去查看情况。刚一出门,两人就被大风吹得站不稳。情急之下,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向发出警报的海水淡化设备移动。在狂风暴雨下,他们体力消耗殆尽,到最后两人索性趴在地上,尽管手肘膝盖划得生疼,可陈小强和颜羽飞始终没有放弃,硬生生爬到设备旁边。他们发现,用来加固设备的缆绳被飞石割断了,便手脚并用重新固定好绳索,设备也随之开始正常运转。

经过数年“理论+实践”地钻研打磨。2021年,颜羽飞在供配电领域已成为佼佼者了。如何带好新人,成了摆在颜羽飞面前的新课题。看着那些带着稚气的新同事,听着他们诉说自己的迷茫、欢笑,挫折和理想,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新人如何坚定信仰?如何实现梦想?如何不惧艰苦?如何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干?如何干好工作?……结合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颜羽飞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带人思路:“一人一策,精准指导帮带。”身教胜于言教,想把新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颜羽飞认为自己就是一面流动的教育旗帜,每逢设备维修、实操、保养,他总是第一个拿起工具箱,带头开展工作。“用手柄摇出断路器,重新紧固接线螺丝,检查刀口的弹力是否符合规定。灭弧栅有否破裂或损坏,手动调试机械联锁分合闸是否准确,检查触头接触是否良好……”从注意事项到怎么干,甚至再到具体动作,他不厌其烦地帮新同事答疑解惑,直至新同事彻底学懂。“当负责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到新人成才、集体进步。”他说道。作为负责人,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新人成长成才的铺路石和阶梯,在他心中,内心深处分量最重的,始终是电机不停转。

面对近两年高密度观测任务,颜羽飞明白任务责任重大,对供配电岗位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供电不稳定就会使任务出现设备停机,信息错乱等问题,仅仅是电压波动也可能会损坏设备。任务前,为了应对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颜羽飞开始拟制全新的应急演练方案。创新意味着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步就不好迈,方案构想怎么出?后续如何科学合理调配现有资源?如何将其运用到任务中?如何设计可操作的机制流程?条条都得从零开始。方案构想、机制设计、流程安排、模拟推演每个环节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颜羽飞充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连夜整材料、画流程、制表格,和同事们一起研讨、反复摸索。那段时间,他放弃休息,带领着供配电岗位的人员和时间赛跑,白天工作繁重,每天晚上他和大家一起琢磨改进方案、编写各种材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谈及未来计划和打算,颜羽飞信心满怀地说,自己近期参与的几个课题已经接连展开,他将继续坚守岗位,书写航天报国新篇章。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