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频道 > 正文

2013年那些因“老鼠仓”落马的基金经理们

2014-01-01 00:04:08 来源:

  11月27日,一则关于"上海地区基金公司中有5名权益类基金经理被监管部门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不胫而走,又一起基金公司涉嫌老鼠仓的案件在基金圈引起了轩然大波。 据报道,除了原汇添富基金经理苏竞被证实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之外,其余目前均无确切消息,案件也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所谓"老鼠仓"是指基金公司利用个人账户先买入股票,随后用所管理的公募基金拉高股价,并在高点将个人账户股票先行卖出,从而令个人账户获利的行为。入刑时,老鼠仓一般以"内幕交易罪"来定罪。

  其实,基金"老鼠仓"早已有之,从2007年原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开始,涉足"老鼠仓"的基金经理便鱼贯而出。2013年,中国基金业迎来大发展的一年,伴随而来的是老鼠仓案件的频发。期间基金行业加大整顿力度,多名基金经理先后落马。本文盘点2013年因老鼠仓案件落马的几个重要基金经理。

  图1:2013年因“老鼠仓”落马的主要基金经理

涉嫌养券 万家基金经理邹昱被调查

  4月15日,万家利B忽然遭受大笔卖单砸盘。当晚,基金圈内传出万家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被带走调查的新闻。原因是其交易对手"代持养券"爆仓,进而向央行汇报此事,引发央行汇同公安部调查。此事一经曝出搅混了债券市场的一池春水,开始暴露出一系列的债市黑幕,基金银行券商多人涉嫌其中。4月17日,万家基金发表声明,确认邹昱正在接受公安部门调查。这也成为国内首个债券基金经理直接被公安机关调查的案例。

  资料显示,邹昱为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曾在南京银行从事固定收益研究。2008年4月加盟万家基金。任万家固定收益部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万家添利分级债券基金经理。作为公募基金界80后基金经理,从2009年起担任万家利B基金经理,今年3月卸任。

  作为80后基金经理的代表,邹昱近几年表现抢眼。万家基金近年一直备受市场推崇,去年业绩排名同类产品第一的万家货币基金收益率达到4.45%。

上任首日建老鼠仓 易方达债券基金经理马喜德被起诉

  4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原易方达债券基金经理马喜德涉嫌"老鼠仓",而案件正在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检察院审理,并爆出起诉书内容,称"在2008年3月到12月期间,马喜德和同伙串通配合,涉嫌挪用银行、任职公司的35亿元资金,先后操纵200余次债券买卖,将原本应属于银行、易方达等公司的债券利益输送给了其同伙公司,共牟利4900万元。"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08年7月1日080010国债的"上市首日";而易方达公司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显示,马喜德正是从2008年7月1日起,才开始出任易方达稳健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马喜德上任首日,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操纵自己管理的易方达稳健收益基金"以99.3564元的全价价格"卖出080010国债,向"同伙公司"输送债券利益。

  之后的4月22日,易方达召开情况说明会撇清关系,称这是马喜德在进入易方达之前的行为,与易方达无本质联系。而据媒体报道,马喜德涉案被起诉并取保候审可能已长达一年之久,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公司一直"不知情",这实在是这家大型基金公司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事件。

嘉实基金陷"核查门" 明星基金经理被调查

  5月30日凌晨,市场传出嘉实基金现金管理部总监吴洪坚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吴洪坚被调查之所以受到关注,其一是因为嘉实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居于行业前三,而吴曾是明星基金经理。此外,自今年4月起,不断曝出有固定收益投资人士因涉嫌债券违规交易、利益输送等被调查。据媒体报道,其最终可能倒在代持、丙类户等债市灰色地带的非法交易上。

  公开信息显示,吴洪坚于2005年加入嘉实基金,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担任嘉实货币基金经理。此前,其曾任职于中国银行交易中心(上海)。此外,本报记者统计发现,嘉实货币曾在2006年度至2009年度连续四年获得在基金业享有盛誉的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获奖时的基金经理正是吴洪坚。

  嘉实基金称吴洪坚在3年前就已经不担任基金经理职务,停职前是公司现金管理部总监,负责流动性产品创新以及未来支付模式的设计开发,不具体参与基金投资工作。

涉嫌国内最大"老鼠仓" 博时基金经理马乐被批捕

  7月下旬,有关原博时精选股票基金经理期马乐牵涉70多只个股,10亿资金的"老鼠仓"案浮出了水面,这也成为国内最大"老鼠仓"。事实上,6月21日博时基金曾公告,马乐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博时基金。

  出生于1982年的马乐,200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博时基金工作,2010年7月起担任博时精选基金经理。

  经侦查机关初步查明,2011年3月9日至2013年5月30日,马乐在担任博时精选基金经理期间,利用博时精选交易股票的非公开信息,操作其控制的三个股票账户,通过临时购买的不记名神州行卡电话下单,先于或同期于其管理的博时精选基金买入相同股票76只,成交金额人民币10亿余元,获利近2000万元。

  2013年9月,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正式批准逮捕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9月6日,证监会通报了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马乐涉案的处罚结果。证监会决定对博时基金公司采取责令整改6个月等监管措施,在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和审核该公司所有新产品和新业务申请。

首例专户涉嫌老鼠仓 招商基金副总杨奕被控制

  就在马尔事件一波未平之时,招商基金杨奕涉嫌"老鼠仓"的事件一波又起,此事发生一年后才被曝出。

  据称,早在2012年4月,就有人以匿名信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杨奕,而招商基金获悉之后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同时暂停了杨奕的业务权限,对其进行强制休假,并于3个月内完成了杨奕的离职手续。据了解,杨奕案由证监会稽查总队深圳支队负责,经过前期取证,目前调查基本结束,已进入司法程序。

  "杨奕案"或将成为首个因操作专户涉嫌老鼠仓的案例。以往出现的"老鼠仓",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领域,因为公募基金操作的资金量较大,"抬轿"作用更加明显。然而,此次招商基金"老鼠仓"的曝光,则让专户基金备受关注。

  此次涉案的杨奕,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和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资格。2003年加入招商基金,曾任基金管理部高级研究员,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专户资产投资部总监兼投资经理。老鼠仓事发前,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经理。

小结:

  盘点2013年这些涉嫌"老鼠仓"的基金经理们不难发现,涉案金额巨大、覆盖基金领域更广的特点明显。据可查报道,易方达债券基金经理马喜德伙同牟利4900万元,而被称为国内最大"老鼠仓"案件的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则从中获利近2000万元。前招商基金副总杨奕首次将老鼠仓引入了专户基金领域,扩大了老鼠仓操作的基金领域。

  "老鼠仓"由来已久,监管层一直未曾股息,案件一旦被曝光,势必会基金经理和其所属基金公司造成巨大的打击,为何仍是屡禁不止?除了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加强监管、加强对内幕交易追责力度、完善基金治理平台等措施外,还应当加强基金经理们的法律意识,树立基金经理作为资产管理精英的职业信仰。面对"老鼠仓"带来的巨大收益,在行业监管层层逼进之时,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如何洁身自好尤为重要,但是想要灭绝老鼠仓可能性并不大。正如业内某资深分析师所说,有利益就会有铤而走险,只能说通过制度、手段、技术等来尽量减少老鼠仓的次数,这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 2013年 那些 老鼠

最近更新